中新社杭州9月24日电 (邢翀 钱晨菲)杭州亚运会24日诞生首金,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决赛中,中国组合邹佳琪/邱秀萍以绝对领先优势夺冠,成绩为7分06秒78,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“开门红”。
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" src="//image1.chinanews.com.cn/cnsupload/big/2023/09-24/4-426/92599501a3b940429857aa970f3d9d4a.jpg" alt="9月24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,中国组合邹佳琪、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绩夺冠。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。图为颁奖仪式上,邹佳琪(左三)、邱秀萍(右三)挥手致意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" />
9月24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,中国组合邹佳琪、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绩夺冠。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。图为颁奖仪式上,邹佳琪(左三)、邱秀萍(右三)挥手致意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
中国体育代表团此前曾连续五届亚运会摘得首金。在亚运会历史上,首金曾花落武术、射击等项目,杭州亚运会首金在赛艇项目诞生。
当日比赛场地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依富春江而建,场馆对面即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隐居地,他在此创作出传世名画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中国组合邹佳琪/邱秀萍是一对年轻新秀,“00后”邹佳琪来自杭州,出生于1999年的邱秀萍是广东姑娘。近年来两人搭档在国际赛场表现不俗,去年获得赛艇世界杯贝尔格莱德站亚军,在今年世锦赛上还顺利拿到巴黎奥运会入场券。
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" src="//image1.chinanews.com.cn/cnsupload/big/2023/09-24/4-426/b033768914a94cccabb6d5efbf7d34e4.jpg" alt="9月24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,中国组合邹佳琪、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绩夺冠。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。图为邱秀萍(左)在颁奖仪式后整理国旗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" />
9月24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,中国组合邹佳琪、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绩夺冠。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。图为邱秀萍(左)在颁奖仪式后整理国旗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
来到亚运赛场,两人发挥出色,以预赛第一名轻松晋级。24日的决赛两人位于第三赛道,200米后就确立了几乎一条艇位的领先优势,随后两人越划越勇,不断扩大领先优势,最终以7分06秒78率先冲过终点,领先第二名乌兹别克斯坦组合9秒71,印尼选手获得铜牌。
收获本届亚运会首金,两人赛后难掩激动。她们说,对于今天的表现很满意,夺冠进一步激发了信心,希望明年巴黎奥运会取得好成绩。
她们的教练曹棉英也曾获得过亚运会冠军。曹棉英对记者表示,主场作战队员们有可能紧张,从而导致发挥失常,但这两名队员表现非常好,不慌不忙完成了整个比赛,没有辜负大家期待。“她们虽然年轻,但我对她们很有信心,下个目标就是在奥运会争金夺银。”
本届亚运会赛艇项目共产生14枚金牌,中国队派出37名运动员参赛,其中13人参加过东京奥运会。接下来,中国赛艇队有望在其余小项中继续收获金牌。(完)
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(记者 邢蕊)北京时间23日晚,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。开幕式上,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十余米高的“数字火炬手”共同点燃主火炬塔。这一刻,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同频共振。
作为本届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,“智能”一直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举办全过程。从场馆设计、参赛流程到观赛体验,先进的数字技术、一系列的智能化应用,不仅助力亚运精神薪火相传,也直接展示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新成就。
资料图:9月23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。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科技成果的运用,在历届大型体育赛事中屡见不鲜。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电子计时、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使用“鹰眼”技术、2016年里约奥运VR技术首次应用于奥运直播……可以说,体育赛事早已插上了“科技翅膀”。
如今,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,杭州亚运会出现多个全球首推、首创、首用的应用和科技。
例如,面向办赛端推出的APP“亚运钉”,是全球首个大型体育赛事一体化数字办赛平台,集在线沟通、人员管理、赛事培训、礼宾管理、交通组织、医疗急救、赛场监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,可为数十万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线上协同办赛服务。
充满“智慧”的赛事场馆,也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、黄龙体育中心等十余个场馆都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智能化运营。
桐庐县的亚运马术中心,“亚运马术智能化系统”可对马匹健康状况、检疫采样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化处理,为马匹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。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装有18个传感器,可对草坪根部温度、湿度等数据采集分析,实现草坪科学养护……
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·孔纳曾盛赞杭州亚运:“感谢杭州,通过这样一次亚运会,通过云技术,来创造了新的历史。云技术支撑了这次亚运会,为往后的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榜样。”
资料图:杭州亚运会攀岩中心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
随着体育赛场中高科技的运用,智能观赛正在颠覆传统观赛模式。9月初,全球首个支持超大空间超高并发的“亚运AR服务平台”正式上线,这是杭州亚组委推出的智能亚运项目。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进入“AR服务”,观众便可享受AR场馆导航、AR吉祥物迎宾秀、AR知识科普等服务。
不仅如此,中国领先的5G技术也将缓解大量观众带来的交通、通信压力。据介绍,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“大莲花”组建的异频、同频双层网络,可打造具备超密组网能力的弹性自呼吸5G通信网,同时满足8万名观众的通讯需求;在亚运场馆应用的智能超表面技术,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和幅度控制信号的传播,实现更好的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。
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,杭州还在城市侧推出各类观赛空间,丰富线上线下观赛观赛渠道,鼓励市民通过交互、沉浸的方式参与体验,真正做到了亚运盛会,全民共享。
资料图:9月23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。图为火炬手汪顺挥手致意。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
杭州亚运的“智慧”,同样延伸至赛场之外。跨越时空距离,打破数量限制,每一个普通人只需要一部手机,便可实现亲身参加亚运的梦想。
去年11月,杭州亚组委首创性推出“亚运数字火炬手”活动。参与者轻点手机,化作一星火苗、一枚光点。超一亿参与者最终汇聚成开幕式上的“数字火炬手”,与线下火炬手一起,共同点燃亚运会主火炬,同时点燃了体育之梦、中国之梦和亚洲之梦。
虚实结合,不仅出现在开幕式上。除了出圈的“数字火炬手”,在“亚运元宇宙平台”内,用户能以虚拟人的身份游览亚运城市美景、体验虚拟竞技、观看精彩赛事,轻松实现足不出户,玩转亚运。
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健儿突破极限的舞台,也是展示中国尖端科技的窗口、共建亚洲文明共同体的桥梁,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勇立潮头、实现复兴的里程碑,科技改变生活,也会造福你和我,当智能科技融入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,我们都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、更加富强的中国。(完)